結合其大型化、高復雜度的特點,步入式鹽霧試驗箱的維護保養需圍繞“防腐、控耗、系統穩定"三大核心目標,分日常點檢、定期維護、專項保養三個層級開展,具體方法如下:
一、日常點檢(每日/每次試驗前后):快速排查基礎隱患
環境與安全檢查
確認設備周圍無雜物堆積(保持≥1m通風空間),艙體門密封膠條無變形、破損,觀察窗玻璃無鹽霧結晶(影響觀察時用軟布蘸清水擦拭)。
檢查供電電壓(380V±10%)、接地是否正常,急停按鈕功能完好(按下后設備立即斷電)。
介質與耗材檢查
鹽水箱:液位需在“MIN"~“MAX"刻度間,不足時添加5%氯化鈉溶液(用去離子水配制,pH 6.5~7.2),避免直接添加自來水導致噴嘴堵塞。
飽和桶:水位需淹沒加熱管(約2/3高度),缺水時通過自動補水閥補充,嚴禁干燒(會導致加熱管燒毀,維修成本約5000元/根)。
功能試運行
啟動前空箱運行10分鐘,檢查噴霧是否均勻(噴嘴無堵塞,鹽霧呈扇形擴散)、溫度是否穩定(波動≤±2℃),異常時立即停機排查。
二、定期維護(每周/每月/每季度):系統性保養核心部件
1. 每周維護:聚焦噴霧與清潔
噴嘴清潔:拆卸所有噴嘴(共10~20個),用5%檸檬酸溶液浸泡30分鐘,去除內部鹽結晶,用壓縮空氣(0.2MPa)反向吹氣疏通,安裝時確保與艙體垂直(偏差≤5°,否則影響鹽霧沉降均勻性)。
樣品架與艙體清潔:用軟毛刷清理樣品架上殘留鹽粒,用清水沖洗艙底集液槽(避免鹽渣堆積堵塞排水口),干燥后涂抹硅基潤滑劑(防止金屬部件銹蝕)。
2. 每月維護:深度防腐與系統校準
管道與閥門檢查:
疏通鹽水循環管道過濾器(拆卸濾芯,用清水沖洗至無雜質),檢查電磁閥、氣動閥動作是否順暢(卡頓時報修,避免噴霧中斷)。
對艙體金屬框架、門把手等非PP材質部件,涂抹防銹油(如凡士林),隔離鹽霧腐蝕。
參數校準:
用標準溫度計(精度±0.1℃)對比艙內溫度傳感器,偏差超過±0.5℃時通過PLC控制系統校準;
放置3~5個80cm2收集杯,測試鹽霧沉降量(1~2 mL/80cm2·h),不均勻時調整噴嘴角度或更換分散器。
3. 每季度維護:耗材更換與性能優化
更換關鍵耗材:
水路過濾器濾芯(截留水中雜質,避免堵塞噴嘴)、密封膠條(門封、管道接口,老化會導致鹽霧泄漏,更換時需涂抹密封膠增強防水性)。
若發現鹽霧沉降量持續偏低(<1mL/80cm2·h),更換噴嘴(優先選擇無結晶玻璃材質,壽命約4000小時)。
保溫與能耗檢查:
檢測艙體保溫層是否破損(用紅外測溫儀掃描外壁,溫差>5℃時需填補保溫棉),檢查風道密封條是否老化(影響鹽霧循環均勻性)。
三、專項保養(每半年/每年):設備壽命與精度保障
電氣系統維護
由專業電工打開控制柜,用壓縮空氣清理灰塵(避免短路),檢查接線端子是否松動(重點關注加熱管、風機接線柱),測量絕緣電阻(≥1MΩ)。
校準PLC控制系統時間、溫度曲線記錄功能,導出歷史數據備份(防止數據丟失)。
結構與防腐處理
對艙體焊接縫進行滲漏檢測(用清水噴淋,觀察內側有無滲水),發現漏點及時用PP焊條補焊;
若為復合環境試驗艙(帶高低溫功能),檢查制冷系統制冷劑壓力(如R404A,正常壓力0.8~1.2MPa),不足時補充并檢漏。
年度第三方校準
委托計量機構對溫度、濕度、鹽霧沉降量進行校準,獲取校準證書(作為試驗數據有效性的依據),校準不合格項需在15天內整改。
四、長期停用保養(超過1個月):避免設備“休眠損壞"
排空鹽水箱、飽和桶及管道內殘留溶液,用去離子水沖洗3次,干燥后關閉排水閥,注入少量防銹劑(如亞硝酸鈉溶液)。
艙體內放置硅膠干燥劑(每m3空間200g),關閉艙門并張貼“停用標識",每月通風1次(防止霉菌滋生)。
斷開主電源,控制柜內放置防潮劑,定期檢查電氣元件有無銹蝕。
維護保養注意事項
安全防護:操作時佩戴耐酸堿手套、護目鏡,避免直接接觸鹽霧(含Cl?,刺激皮膚);艙內作業需雙人在場,防止缺氧或滑倒。
記錄與追溯:建立《維護保養臺賬》,詳細記錄每次保養時間、更換部件型號、校準數據,便于故障溯源(如某批次樣品測試異常時,可排查是否因維護缺失導致)。
專業協作:涉及電氣、制冷系統等復雜維修時,聯系設備廠商(如南京克萊梅泰)技術人員,避免自行拆解導致二次損壞(如PLC控制板更換需匹配設備型號,否則無法通訊)。
本文出自:南京環科試驗設備有限公司,轉載請注明出處,謝謝!